
Cartken及其小巧的人行道送货机器人首次进入世界时,拥有一个狭窄的任务:将从卷饼和便当到比萨和泰国菜送到饥饿顾客的“最后一英里”。
但是,创始人之一兼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Bersch表示,由于初创公司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方法,愿景总是更为广泛的。从最早的时候起,Bersch和其他创始团队就看到了机器人在人行道上和工厂、实验室、工业建筑甚至机场等室内环境中导航的机会。
机器人在室内和室外之间移动的能力似乎很简单。然而,Bersch表示并非如此。正是在这里,Cartken及其30人团队正在在不断发展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投资者似乎对这种可能性很满意。据TechCrunch独家了解,Cartken已筹集了总额为2250万美元的资金,其中最新一轮融资为1000万美元,由468 Capital领投。孵化基金Incubate Fund、深科技和人工智能基金LDV Partners和Vela Partners以及来自Magna International、三菱电机、壳牌创投和Volex的战略基金也参与其中。

该初创公司成立于2019年,由曾参与Bookbot项目的谷歌前工程师创立,通过与Uber Eats、Grubhub和三菱电机合作,在各个大学校园以及迈阿密、维吾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和东京经营人行道送货机器人业务。Cartken机器人平均每月完成36000次送货。
现在,它正在将这些机器人引入生物技术、制药和汽车企业的室内,并包括德国ZF公司经营的一个工厂。Bersch表示,其中一部分新筹集资金将用于扩大其更成熟的人行道送货机器人业务,该业务当今已实现盈利。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开发这些新的(室内)使用案例”,他补充道。
Cartke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Anjali Jindal Naik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提到,他们对众多公司接触初创公司寻求室内外均可移动的机器人的数量感到惊讶。
“他们寻找其他解决方案,特别是那些可以在室内和室外移动的解决方案,并没有真正找到它们,”她补充道。
Cartken采用了一种硬件无关的以人工智能为先的自主技术方法。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使用基于摄像头的系统(无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使用通过对数十万张图像进行训练的AI模型来检测物体,以及使用软件算法来感知和导航环境。与一些用于送货的其他室外机器人不同,Cartken不依赖GPS,这使其能够在室内运行。机器人被制造成能够应对阳光和雨水、行人和不平整地面的要求,这些都是处理室外环境所需的条件。自动驾驶系统还可以转移到不同的机器人形态和尺寸。
Bersch表示,该技术更接近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而不是传统工厂机器人所采用的技术。
在ZF工厂,机器人负责搬运以前由人类技师通过自行车送到广阔校园其他部分的零件。
“在流水线上浪费的时间,”Bersch说,并指出这已经转化为立即节省的资金。2023年,Cartken在生物技术、制药、化学和汽车行业的实验室和工厂中运行的机器人为企业员工节省了超过1万小时的运输时间。